业
农业知识产权发展亟待金融创新支持2010-3-2 16:58:25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发展农业知识产权,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需要不断增强农村金融的服务能力。按照当前中央经济工作的方针,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国内需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农业知识产权的支撑作用,这同样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因此,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工作如何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农业知识产权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已成为目前农村经济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 农业知识产权急需金融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知识产权逐渐为社会各界所重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得天独厚,具有产生和形成各类农业知识产权的基础条件,因而要在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知识产权意识,加大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知识产权的支持力度,才能将资源优势变为知识产权优势,才能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过程中赢得主动权。 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自然、人文资源极为丰富,在涉农专利、地理标志、农副产品商标、植物新品种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方面有着不可限量的巨大潜力。但由于当前缺乏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做支撑,造成很多农业知识产权重要资源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如植物新品种制度是推动农业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和战略性保障,植物新品种在农业增产、增效和品质改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不仅可以维护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还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是其知识产权化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障碍。知识产权制度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很多情况下,智力劳动成果转化成市场产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仅有创造者的积极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社会各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和推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金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虽然近年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城市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对于地域更为广泛、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来说,农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尚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从农业知识产权来看,一方面,其研发过程具有时间长、显效慢、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另一方面,农村普遍缺乏农业知识产权的评估机构和体系,也制约着农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开展。同时,各类农村金融主体也存在着以下一些实际困难。 组织管理体制不顺。点多面广的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由于自身实力不足,只有利于贷款支持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传统农业,而对于发放大额贷款集中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化尤其是支持自主研发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就显得力不从心。 信贷管理机制不活。层层限制导致产业结构调整中起核心带动作用的农业知识产权发展项目无法足额得到贷款,出现了农业知识产权项目资金缺口大、贷款难,与农村金融机构因信贷经营机制约束而难贷款的“两难”窘境。 风险防范机制不强。近年来基层信用社逐步重视信贷风险防范,普遍加大了对贷款的考核力度。但信贷责任制度只有“惩”没有“奖”,造成了信贷人员对于农业知识产权大额贷款“慎贷、恐贷”心理。 金融服务水平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知识产权的推进,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客观上也产生了对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多元化的需求。 政策环境有待改善。农村金融机构外部环境尚缺乏对农业知识产权融资的支持。 积极探索破解难题的途径 结合发展农业知识产权及农村金融工作的实际,笔者建议农村金融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探索与实验,逐步摸索、归纳总结出一套适应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工作支持农业知识产权发展的有效途径。 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地方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源优势,做好农业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知识产权农业、市场农业、特色农业,在不断满足农村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中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益。 加大对农业知识产权信贷投入,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当前,农村金融机构要选择有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化基础好的农业知识产权项目,相对集中投放资金给予扶持,把农业知识产权项目做大做强。 加大农业金融创新力度,改进金融服务。农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满足支持农业知识产权发展的农村金融服务需要。 建立农业知识产权评估等中介机构,提高农业知识产权获贷能力。要因地制宜,建立多层次的农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农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是农业知识产权工作的主体,也是连接市场与社会的纽带。 打造优良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农业知识产权发展提供保障。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农业知识产权发展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障。 综上所述,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对农业知识产权融资工作研究起步较晚,农业知识产权融资综合服务体系尚未健全,相关部门对农业知识产权融资工作缺乏长期有效的政策和服务等支持,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当前农业知识产权融资工作滞后的情况。当前,必须加快农业知识产权的发展,通过农业知识产权融资水平的提高,在农业领域形成有利于激励和引导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培育新型创新主体的局面,使我国农村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和新兴产业优势。因此,要充分依靠农村金融的力量,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和市场配置手段,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中国知识产权报)李嘉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