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广西百色:打造文化品牌 促进经济发展2010-3-6 23:43:24 |
2009年,广西百色市着力整合文化资源,发掘民族文化遗产,打造文化精品,文化亮点闪现。正以一座“文化名市”的姿态从幕后走向台前。 文化品牌遍地开花 在2009年自治区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百色市推出的广西首部大型原生态壮民族歌舞剧《壮锦》作为重头大戏浓情登场,以一位壮族母亲和三个儿子寻找带有壮族“幸福密码”的壮锦为线索,将民歌、民舞、民饰、民俗融为一体,把“壮锦”、“马骨胡”、“驮娘江”、“红棉树”等广西最富特色的传说故事, “黑衣壮尼的呀”、“嘹歌”、“八音”、“壮剧”等壮民族经典艺术元素和壮族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以及内涵丰富的民风习俗展现在观众面前。 去年9月该剧参加第七届广西戏剧展览会大型剧目展荣获桂花金奖,同时获得7个单项奖。12月,该剧参加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展演,荣获“中国戏剧剧目奖”,主演韦艺荣获优秀表演奖。 由乐业县和区直文化团体联合创作的古骆越歌舞剧《谷魂》也在第七届广西戏剧展览会大型剧目展上将桂花银奖收入囊中。《壮锦》、《谷魂》这两部剧一亮相,各界好评如潮,成为了外界了解壮民族文化、了解百色的一张文化名片。 第五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中,右江民族歌舞团创作的舞蹈《爷孙》荣获节目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编导一等奖、作曲二等奖;隆林各族自治县歌舞团创作的舞蹈《迁徙记忆—腊染》荣获舞蹈编导一等奖、节目二等奖、乐舞表演二等奖、作曲二等奖、服装设计奖,并代表广西参加全国舞蹈比赛;西林县歌舞团创作的舞蹈《彝乡酒趣》荣获节目二等奖、表演二等奖、编导二等奖、作曲三等奖;百色市粤剧团创作的小粤剧《红棉》荣获第七届广西剧展小戏小品展桂花铜奖。 舞台文艺大放异彩,县(区)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一年来,田阳布洛陀民族文化旅游节,田林北路壮剧艺术节,田林瑶族盘王节,平果“壮乡天籁”歌圩音乐节,隆林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仡佬族吃新节,田东芒果节,西林句町文化艺术节, 那坡彝族跳弓节,靖西端午药市,乐业映山红摄影艺术节,凌云茶文化艺术节,右江区山歌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交相辉映,不但繁荣了民族文化,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在节庆活动中,促进了民族和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深入探讨,提升了文化品牌的层次。在布洛陀文化、古句町文化、百色起义红色经典文化、壮族歌圩文化的探讨上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艺术创作也找到了新的基点,有了新的尝试。 文化走在广西前列 在百色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上,从来都不缺乏文化食粮,而相关保护工作也走在全广西的前列。去年,百色市稳步推进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全市累计投入普查经费210.36万元。全市12 个县(区)全部启动实地文物调查,按乡(镇)计,全境普查启动率97%,全境普查完成率89.6%,平均完成普查任务87.9%,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99处,其中新发现430处,复查459处,调查登记消失文物73处;百色盆地旧石器遗址群专题调查工作也正式开展。 在抓好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全市12个县(区)共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17035项(条),其中完成重点项目普查488项。 百色市文化局一名负责人介绍,目前,百色市被列入各级人民政府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237项,居广西第一位。其中,田阳布洛陀、那坡壮族民歌等6个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隆林德峨苗族跳坡节等12个项目列入自治区民族文化保护名录,另有16个项目和203个项目分别被列入百色市、县(区)级民族文化保护名录,形成了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 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百色市花大力气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去年,百色市争取到国家、自治区项目经费890万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凌云、乐业、平果3县文化中心,31个乡(镇)文化站,12个县(区)图书馆的馆舍维修,7个县级、65个乡(镇)级、46个村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建设任务已经顺利完成;65个乡(镇)文化站的基本设备、200个村级业余文艺队的演出器材得到配备;百色旧石器檀河遗址保护工程、红七军军部旧址安全技防工程、右江民主政府旧址安全技防工程、右江民族博物馆安保监控系统、凌云县水源洞石刻保护工程、隆林民族博物馆建设等项目全面实施。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近来年,百色市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文化权益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文化助推经济发展 百色素来人杰地灵,文化资源丰厚富足,文化底蕴博大精深,拥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七彩民族文化、古人类文化、特色生态文化、现代科技文化、非物质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如此,百色奇特瑰丽的山水地理资源,琳琅满目的物产,无一不展示百色这座城市的恢宏与神秘。 有民间文化研究人士认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城市文化不仅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活力与凝聚力,而且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对外形象,城市经济发展的背后必须要靠城市文化作支撑。 城市的发展历程也证明,经济社会越是快速发展,越需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越需要文化为其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后劲,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在2010年百色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百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提到要把发掘、发展百色文化、繁荣文化产业作为推进百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文化将成为百色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