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揭晓

2010-3-9 19:08:51
文章来源:咸阳日报
   3月4日,记者从陕西咸阳市政府获悉,咸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揭晓,27个潜藏在民间的项目将得到重点保护和传承。

  2008年7月,市政府公布了咸阳市第一批3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去年4月,各县市区共申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64项,经过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初评了30项提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系会议评审,27个项目脱颖而出。这27个项目共分为7大类。民间音乐类项目有泾河号子、平湖派琵琶演奏艺术、渭河号子;民俗类项目有渭河南忙罢古会、苏武陵园祭祀活动、武功镇东河滩会、重阳追节花糕、旬邑十三花宴席;民间文学类项目有秦琼敬德门神传说、神农后稷传说、旬邑民间执事说唱词、旬邑石门爷(扶苏)传说;传统工艺类项目有普集烧鸡制作技艺、乾州四宝制作技艺、五陵原黑陶制作技艺、咸阳琥珀糖制作技艺、老王家烧鸡制作技艺、泾阳砖茶制作技艺、三原面花制作技艺、三原廖花糖制作技艺;曲艺类项目有兴平曲子、泾阳太平曲子、劝善和劝善经;民间舞蹈类项目有长武背芯、枣平纸台、乾州花棍;民间戏曲类项目有木偶表演。

  据了解,这27个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跨度,并在咸阳民间广为流传。如渭河号子是渭河两岸人民在长期撑船摆渡的劳动中产生的,有三千年的历史;武功镇东河滩会起源至今约四千年历史,是关中西部历史悠久的以纪念农业始祖后稷而形成的传统古会;秦琼敬德门神传说更是中国春节特有的传统文化风俗之一;咸阳琥珀糖则传说是秦时吕不韦所制;兴平曲子是融民歌小调、地方戏为主要因素的一种独特的演唱形式,具有上千年历史;长武背芯是流传在长武山区民间社火种类之一;木偶表演是关中地区流传的戏曲节目,演唱以秦腔为主,多在民俗节日和民间红白喜事中表演。(记者 李发伟)


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1号院珠江摩尔大厦3-2-1907 邮编102206    京ICP备09085994号-1
Tel:010-62119266 公司邮箱 
Fax:010-62110146 mail@justalen.com
copyright© Beijing Justalen IP Firm Law

版本所有 佳茂知识产权代理(北京)有限公司

商标注册 北京商标注册 浙江商标注册

 上海商标注册 江苏商标注册 广东商标注册

福建商标注册 成都商标注册 四川商标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