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上海市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提升企业竞争力2010-3-20 8:43:11 |
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提高应对和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努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为上海市以及长三角地区的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培训专利人才超过了一万人次,有效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自2001年初对社会开展服务以来,始终把培训工作当作重点来抓。首先开展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培训和开办专利工作者培训班。2001年底,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不够强。为了提高国内企业的认识,普及知识产权基础知识,服务中心组织多方力量,开展了一系列免费的公益讲座,并且深入企业举办增强知识产权意识的各项活动,包括研讨会等。十年来,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举办各类基础知识培训60余次,培训3500余人。开办专利工作者培训班培训专利人才4300多人。专利工作者培训课程涵盖专利基础知识、我国专利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专利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专利的保护、申报和审批程序、专利的许可证贸易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利战略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专利法概论、专利保护的主体和客体,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专利的申请、审查和批准,复审与无效、专利行政复议,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专利权的法律保护,专利许可证贸易和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专利文献,企业的WTO专利战略等等科目。 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2006年被列为上海市专利管理工程师三大专项培训基地之一,承担了培训专利管理工程师的任务。通过每期4个月的培训,学员参加由上海市人事主管部门举行的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将被授予中级职称证书。自2006年首度开办专利管理工程师培训班以来,服务中心共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学员609人。2007年首届资格考试共87名培训班学员通过考试,合格率高达66.4%。 专利管理工程师的培训课程包含《知识产权基础》、《专利纠纷与处理》、《专利信息与利用》和《专利申请与审查》4个科目。培训学员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在企业的专利事务中,如处理专利纠纷,与外方进行专利许可贸易,以及制订企业的专利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上广电旗下的一个下属公司在与外方进行专利许可谈判时,培训班学员通过《专利信息与利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对外方提供的专利清单逐一进行了查询。结果发现对方提供的许多专利要么是公知技术,要么已经失效,要么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要么专利保护范围非常狭窄,问题不一而足。培训班学员把检索到的材料逐一摆在谈判桌上,指出对方欠诚信的做法,仅许可费一项就为企业节约了一亿多元人民币。 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为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上海专利代理培训的唯一专业机构,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上海专利代理机构中40%的专利代理人提供过培训服务。上海市设有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企事业单位中约六成知识产权人员,接受过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的培训。培训的人员超过一万人次;培训的企业超过一千家;培训的层次从公益性的知识产权基础讲座和专利工作者培训,到中级水平的专利管理工程师,再到高级的专利情报分析员和专利代理人培训,知识产权英语口语培训。层次分明,由浅入深,满足了不同需求;从培训地域上看,不仅有上海本市的大型和中小型企业,也有长三角地区的高科技企业;培训方式上,既有长期定期的大班授课,也有短期的强化冲刺班;既有培训老师的讲解授课,也有开放式的座谈讨论;既有请进来在服务中心的培训,也有走出去到本市以及长三角地区企业点对点的专题培训。服务中心与无锡知识产权局合作,共组织了5期无锡地区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培训学员100余人;服务中心分别与南通和镇江知识产权局合作,开展专利代理人培训,培训学员近100人。中心开办的"专利情报分析员高级培训班",除上海外,为苏州、昆山、义乌、杭州、温州和天津等地也培训了人才。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李耀庭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制造业的崛起以及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贸易纠纷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专利侵权纠纷大幅度增长。我国的企业掌握与运用专利制度的水平还不高,在专利纠纷的应对中往往处于较被动的地位;企业对专利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不够强,难以应对所面临的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因此,企业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运用能力,人才培训至关重要。 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通过开展企业人才培训,改变了一些单位专利代理人才严重匮乏的现状。经过培训获得专利代理人资格的学员中,有的自己创办了专利事务所。有的在企业的研发过程中,通过运用专利检索、专利分析技术对专利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为技术部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企业在药物制剂等新产品开发中握有先机。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提高培训效果,主要抓六点: 一是与市知识产权局、区县知识产权局、大型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中心与市局每年进行合作,对上海市商业系统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针对上海市几大著名商圈如南京东路商圈、淮海路商圈、徐家汇商圈,及新世界百货、市百一店、永安百货、港汇广场等著名百货公司、零售企业培训知识产权人员近500人。同时,中心基本保持每年选择一个区县作为合作试点单位,由区县知识产权局牵头,动员区县内的企事业单位参加培训。此外,每年还深入大型企事业单位如电气集团、宝钢集团、电力集团等对其员工进行针对性实务培训。 二是课程安排与时俱进。中心刚成立时的培训以普及型教育为主,上课多采用老师讲述专利法、实施细则要点为主,随着时间的推进,为了满足学员更深层次的需求,中心又加入了PCT申请、企业WTO知识产权战略、如何保持企业创新活力等更贴近企业需要的课程。同时上课鼓励学员多提问,以讨论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三是严格选拔授课教师,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细则。 教师选拔方面,服务中心聘请了一批业界具有专业素养的中青年专利代理人和专利律师,他们多数曾参加过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教学管理服务中心根据考试大纲内容制定了详尽的教学计划,并根据每次考试内容的调整和考试的改革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是通过组织学习小组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中心开创性的组织了学习小组的培训模式。根据培训学员的技术专业背景,将其分为多个小组,并推选组长,开展包括题目讨论、真题模拟、互动交流在内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小组活动,集体探讨、相互促进。 五是分层次展开培训工作,以满足不同考生的实际需求。如专利代理人培训,在组织专利代理人考前培训的基础上,针对已有一定基础、希望强化培训的一批考生,推出了专利代理人考前强化培训班,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老师来沪授课,利用相对集中的8-10天时间,浓缩性的讲授重点内容和考试的最新动向。强化培训收效显著,尤其对于那些没有时间参加系统培训的考生复习备考发挥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强化培训已举办了5期,累计培训学员827人。 六是搭建知识产权人才平台,着力展开后续拓展工作。办好培训班的同时,开展了包括学员联谊会、学员沙龙和拜师活动在内的一系列知识产权人才交流和推介工作。学员联谊会和沙龙,加强了学员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为学员的职业规划和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拜师活动,将资深专利代理人和学员组成"一对一"的师生组合,通过实际案例,学员的实务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