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
黑龙江大庆市各类发明专利达到5200多项2010-3-25 21:40:43 |
截至目前,黑龙江大庆市各类专利已经累计达到5200多项,并且每年以900多项的速度稳步递增,约占全省专利总量一半。大庆市专利转化率也快速上升为30%,全省排名第二。 30%专利变成真金白银 当李明江拿着他的专利证书和某企业负责人沟通后,李明江因消瘦而略微凹陷的眼睛里,掠过一丝喜悦。“我这个专利刚刚才批下来,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已经有几家公司和我联系,也谈过了,目前双方都在研究、考察。” 在大庆市的专利转化过程中,依托原企业“母体”进行转化,是大庆市专利转化率比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谓母体效应也叫依托效应,是指在某些科技成果或专利转化过程中,依托已有的生产资源进行成果或专利转化的一种模式。 对此,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就全省而言,大庆市专利转化率仅次于哈尔滨,一般每年新增的900多项专利发明中,至少有300多项成功转化,这与专利申请者多为企业,或者依托现有企业资源进行转化有一定的关系。”他说,大庆市的专利发明里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单位为依托进行的研究,针对性也较强,研究和转化链条较短,易于转化。 非油专利崭露头角 在较高的发明专利转化率背后,大庆的发明创造越来越丰富了,尤其是非油发明越来越多。市科技局知识产权管理科的宋科长说:“以前,大庆人的发明专利大多都是针对油田生产,这与大庆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贴近生活的发明逐渐多了起来。” 宋科长介绍说,最近几年,大庆人的发明创造更贴近生活,并朝低碳、节能等方向发展,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将科技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类似的发明专利已经越来越多。围绕油田生产的单一专利发明时代已经过去。 普通市民也成“爱迪生” 市民小刘发明了一个做米饭的量器,只要用它测量,按照它的指示,谁都能做出香喷喷的米饭。最近,小刘正在研究把自己的专利卖掉。在大庆市,像小刘这样利用业余时间搞发明创造的人越来越多。 宋科长介绍说:“以前搞发明专利的都是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者科研机构的团队,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迷上了发明创造,而且发明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 大庆专利带出“裙带效应” 一个发明带活一个企业,早已经屡见不鲜。对此,大庆市海丰能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文明深有感触。他的“太阳能空调窗专利”进行产业化生产,不仅可以带活一家企业,还可以发挥“裙带效应”,把空调窗整个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带动起来,比如门窗、塑钢厂、五金厂等。 对此,李明江也深有体会。他说:“发明一旦转化成功,相关产业都将得到不同程度的促进。”李明江发明的组级燃煤发电锅炉如果进行产业化生产,除了可以带动锅炉生产产业链上的至少10家锅炉配件厂,还能带动新技术所需的新配件的生产。 一项发明带来的链条性企业新生,足以让经济学家兴奋。大庆市经济学教授孙玉忠说:“目前,大庆市每年有300多项发明专利成功转化,虽然我们无法将其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进行量化,但是,专利发明对相关行业的裙带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它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另外,专利发明的增加不仅可以促进就业,还可以带动物流业。” |